Sunday, May 21, 2006

我們的將來?


最近網上流傳一段短片題目是"巴士阿叔".
內容指一位青年由於不滿前座的阿叔講電話太大聲,所以拍他膊頭示意他小聲點.
可是這位大叔卻反過來說大家都在車上講電話,為何要指責他,於是展開長達數分數的罵戰.
這段影片自4月底在網上發放後,不足20天竟多達120萬人瀏覽,而且引起了電台,報紙等傳媒關注.
一些網友更把他改成多個攪笑版本在網上發放,甚至有商人把男主角的樣貌印成衣服發售.

網上力量真的不可少看.

這段短片涉及的道德問題很多,兩個人的罵戰雖然是他們的事,但是牽連甚廣.
從車上的乘客,司機,甚至這位阿叔搬出那位青年的母親來罵.
如果沒有看過這段短片很難明白我說的內容.

簡單來說,罵人應該針對被罵那個,為何要把其他人拉進去?
現在社會的人很大壓力?還是罵人時需要加上粗口去壯膽?
我只感到社會道德淪亡,港澳地區已經沒有昔日那種純樸.
有些人變得越來越粗暴,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別人.

如果這樣下去,港澳地區只會被外來人認為是粗口橫飛甚至是野蠻之地.
這種說法雖然有點誇張,不過看看現在的年青人連基本禮貌都不懂,我們的社會將來會怎樣?

希望未來的港澳不會變成古惑仔的世界吧.

有關短片可瀏覽以下網頁(內含粗口)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SHziqJWYcM&search=%E5%B7%B4%E5%A3%AB%E9%98%BF%E5%8F%94%20bus%20uncle%20rap%20remix%20Dr.Dre

Thursday, May 11, 2006

淺談日本飲食文化


居食屋(Japanese Casual Restaurant)是近年台北流行的飲食文化之一.
其實居酒屋在日本已經有很長遠歷史,只是在亞洲地區流行後商人把他升格為一種高尚飲食.
而居食屋又可以稱作居酒屋,據一位曾經留日的朋友稱因為格調不同所以名字不一樣.
不過我認為居酒屋是男人飲酒傾生意的地方,居食屋才是享受日本美食的食店.

在台灣,由於日治時期影響,日本文化在這裡根深柢固.
日本料理到處都是,而且影響台灣的地道飲食文化.
不過我比較喜歡一些傳統日本料理,因為他們在飲食、禮儀與服務等都做得很好,而且對客人十分貼心.
例如亞洲擁有300間連鎖店的和民居食屋,他們從傳統食店變成OL與上班族的最愛,對食物的嚴格已經流露出日本人對生活細節的執著. 到日本旅行第一餐晚飯就是在和民,他們的服務態度至今令我印象難忘.想不到和民進軍台灣後也堅持對飲食的執著,我想這就是日本文化受世界各地歡迎的原因之一.

在澳門,由於經濟轉型,飲食業服務也開始改變.
一些食肆開始注重遊客與其他有錢人的生意,久而久之忽略了小市民的服務.
有時候光顧一些食店時他們會逼你選他們推薦的菜式,如果點得太少他們會給面色你看.

這就是現在的澳門?小城的純樸去了那裡?
我知道用居食屋與小城飲食相比是多餘,不過一個城市要走向國際化時,可不可以擴闊自己的眼光?
其實澳門人的文化水平不差,只是在一般心態下認為可有可無,所以我們被迫受一些無謂氣.

希望澳門未來也可以出現居食屋,始終包容各地文化是我們的特色,以客為先才是正確的服務態度呢.

Tuesday, May 02, 2006

澳門的心臟?


5月1日示威遊行令澳門市中心陷入混亂,其中隊伍闖入新馬路後情況更為嚴重.
究竟這條溝通澳門東西兩岸的新馬路有甚麼威力?他的過去到底是怎樣?

這條馬路開闢不足百年,而且他的繁盛是澳門人經過多年努力才算完成.
明朝末年澳門的商業區大多集中在營地大街,它與關前街、草堆街合稱「三街」.從營地街市對面的三街會館就可以一窺該區的歷史轉變.
後來澳門商業活動開始轉變,1918年新馬路正式開闢,不過當時政府沒有為它定下名字,所以臨時稱作新馬路,其實它葡文原名亞美打利卑盧大馬路,是一個葡國議員名稱,不過大多數居民都習慣稱它做新馬路.至於真正的新馬路在那?它就在葡京對面的嘉思欄兵營後面,我想應該沒多少人知道吧?
新馬路的開闢其實很複雜,為了打通東西兩區,很多街道都在那時消失,如大鵬巷,三角亭街,敦和里,盾圍等等.從16號碼頭到現在大西洋銀行那段才叫新馬路,之後那段是填海而成的"殷皇子馬路".
要數到新馬路的輝煌,不得不提及國際酒店與新中央酒店,抗戰時期大批難民湧入澳門,福隆新街與新馬路一帶成為有錢人與犯罪分子的天堂,國際酒店變成有錢人的集中地,鄰近的新中央酒店也想分一杯羹,因此向高發展,改建成一個具賭場,舞廳與豪華套房的高級娛樂場所,據說新中央擁有全澳門第一部升降機,樓頂上的“新中央”霓虹燈當時整個澳門都可以看到.所以它的發展對澳門有著深遠影響.
除著商業發展,新馬路的角色也開始轉變,繁盛的地方已經由16號碼頭轉移至大豐銀行到噴水池一帶,其他店舖都是十室九空,難怪澳博與政府要發展"16浦"計劃振興該區經濟.不過成效如何?新馬路會否因此更繁榮?這就要大家識目以待了.

Monday, May 01, 2006

神話破滅?


今天是5月1日國際勞動節,也是港澳地區的"黃金週".
大批內地旅客湧入觀光購物,為澳門帶來新一輪商機.
然而另一角落,數個工人團體卻發起示威遊行,為一直積壓的怨氣爆發出來.
他們有的為反對輸入外勞和黑工入侵而來.有的為內地子女來澳團聚...也有一些為不知名的事而抗議.

澳門不是很和諧的嗎?

這幾年在報章和外地傳媒廣泛報導下,澳門就業率高企,賭場收益上昇,樓市興旺...

對,這些都是事實.不過是否所有人都受惠?

"只是部份人富起來吧,澳門仍然很多窮人.",這句話相信大家都會認同.
即使台灣這麼發達的地方,也有14萬學童付不起午餐錢,一家五口吃一碗麵的新聞,更何況47萬人的澳門?
我不知道今天遊行對澳門有多大影響,只知道所謂和諧神話再一次破滅.

現在的澳門在急劇轉變下必定有所犧牲.它有如一個傾斜三角形,站在最危險的就是貧苦大眾.在功利主義下他們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定位.如果這樣叫做和諧,我們的將來到底會怎樣?

歷史老師說袁世凱稱帝期間他的部下每天都為他準備一份報紙,不過這份報紙早已把反對他的新聞除去.
現在我們有如袁世凱一樣,只會被眼前的好所蒙蔽.事實到底如何?我們還會記得特首那句"居安思危"嗎?

這些就要你們自行判斷了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