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August 25, 2007

這就叫保護?

今天在偶然機會下路經庇道學校.

看著工人正在維修大門,突然發現牆壁旁有一座古宅小門.
該處正是唐家大宅遺址.據王文達先生《澳門掌故》稱澳門昔日有唐園、張園、盧園三大私人園林,如今只剩下盧園這座仿蘇州式的花園,即現今盧廉若公園.

唐家大宅範圍包括雅廉訪到俾利喇街一帶,其主人為富商唐麗泉.昔日這座大宅種滿竹林,屋內更藏有不少奇珍異寶.據知唐家沒落後這座大宅被分成多部份,有些已被教會收購,因此回復這座大宅原貌已不可能.
這幾年澳門經常談論保護文化遺產,我卻納悶有些古蹟為何置之不理?是因為他們價值不高還是不能為商人達到商業利益?有些年青團體常說要辦甚麼大使推廣文物,為何有些文物卻沒被發掘?

只談不做一直是澳門人陋習.我知道有些事都在大家能力範圍之外,不過評論自己成果前請先考慮自己到底做了多少,這樣對得起別人也對得住自己.

我相信澳門還存在有心人.

Sunday, August 05, 2007

甜與苦?

昨天收看了ATV資訊節目"時事追擊",內容談及澳門賭業發展對民生影響.
其中談及物價上昇與樓市熾熱時記者以澳門北區作為背景.
看到被訪者住在那月租七百且沒有冷氣的鐵皮屋,內心有點慨嘆貧富懸殊做成的悲哀.

由於平日工作地點在北區,所以接觸不少貧苦大眾.
有錢的可以拿幾百萬來個投資移民,沒錢的即使幾元也可以和你爭持半天.
有些人覺得新移民來澳當然要承受社會壓力,要怨只能怪社會轉變得太快.
但我認為一個社會轉變應否由大家承擔?進步後只可以一部份人受惠,他們的付出都是白費?

現今澳門社會普遍存在"低學歷,高收入"心態,有些年青人甚至懷疑"讀聖賢書,所謂何事?"
一個社會如果沒有知識只有金錢,再多的物質都不能彌補心靈空虛.
試想澳門一直再傾斜下去,數十年後還人有澳門人參觀博物館和欣賞歌舞劇?
年青人的知識水平一直盲目跟著香港台灣日本,我們還有本土精英發掘嗎?
澳門人就是欠缺集體回憶,即使被牽著鼻子走也不會反抗,反正消失了又不會有甚麼影響.

如果我們仍然認為三五七年後賭博業才會對澳門有不良影響,我們的將來應放在那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