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June 15, 2007

這就是澳門?


最近澳門教育界、學術界、史學界都在評論教青局出版的《澳門歷史(初中補充教材)》,不過內容都是貶多於褒,原因是文章內部涉及抄襲、資料不正確,內容空泛與未能有效將澳門四百多年的發展史呈現出來,最後政府將原印好的一萬多本教材回收再作檢討與修訂.
今天走訪多間澳門書店,最後在中央圖書館找到這本教科書.雖然只是簡略一看,不過已經發現這本書的錯處,外行人可能覺得內容充裕,不過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疑問.編輯組的作者都是澳門史學界的活躍者,但我想不通這本作品為何與他們平日發表的論文是兩回事?
這本教材雖然是敘述澳門四百年間的發展,不過論點卻過於簡單,在葡萄牙人佔據澳門的原因都是採用多本澳門歷史著作之說,根本沒有明確結論.有關澳門近百年歷史事件如「五‧二九事件」和「一二‧三事件」都避而不談,介紹名人與澳門方面卻例出與澳門只有一面之緣的容閎,根本有認真去做一些資料搜集.
今天澳門日報的評論就談及這本教科書的錯處,例如作者竟然把“大三巴寺”、“大廟”、“尼姑廟”作為教堂用語.這些都是出自已故澳門歷史學者王文達的《澳門掌故》,要知道這些用語已經是上世紀初澳門居民才會使用,為何這些編輯突然來個時光倒流?
治史之道在於嚴謹,但澳門這個不太重視歷史與教學的地方卻重覆犯錯.昨晚澳廣視"風火台"其中一位主持人有句話說得好:澳門的確需要一本教科書,這樣才可以塑造一種自我認同.當我們每天都收看香港節目,吃的和買的都是外地東西,每天返工返學都經過很多歷史文物,但卻不知道它們的來由...難道這樣的發展會令澳門下一代更好?我們仍然繼續為賭博業的發展而感到所謂"自豪"?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